作为一家医学成像制造商,新眼光从被发掘到挂牌新三板,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。公司董事长汤德林说,创业板是他下一个目标
高文婧
[ 一年半之前,汤德林参加一个张江新三板的说明会,由于当时没有企业路演,主办方临时拉了汤德林上台讲自己的公司。汤德林很喜欢这个在公共场合宣传自己企业的机会,他没想到的是,此后有三家券商都提出要帮汤德林在新三板挂牌 ]
一个玻璃柜中,摆满了几十个圆柱形的黑色镜头,这些正是新眼光(430140.OC)创富的秘密。
2012年9月7日,上海新眼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正式挂牌。
准备一年半,新三板上市
记者赶到新眼光办公室的时候,汤德林的公司准备搬迁,由于公司扩充,目前的小二层办公室已经不够用了。“业务都做不完。”卷起条纹衬衫袖口、有些微胖的汤德林告诉记者。
让人难以想象的是,眼前这个朴素的30岁男人,就在十年之前还在部队服役,如今他是新三板挂牌公司新眼光的董事长。
2002年,出生于安徽祁门历口镇汤家组的农村男孩还在部队当驾驶员,十年之后,汤创办的新眼光已经在新三板挂牌。
在采访过程中,汤德林连续接了近10通电话,不断有客户来询问业务,作为一家尚待扩张的公司,汤德林是公司的绝对主力。就算是周六周日,汤德林也几乎待在公司。“我做的这个行业很有意思的,我挺喜欢,也不觉得累。”汤德林的公司新眼光专门制造医学成像设备,用汤德林的话来说,这个行业的前半辈子求医院推销设备,后半辈子求医院看病。
一年半之前,汤德林参加一个张江新三板的说明会,由于当时没有企业路演,主办方临时拉了汤德林上台讲自己的公司。汤德林很喜欢这个在公共场合宣传自己企业的机会,他没想到的是,此后有三家券商都提出要帮汤德林在新三板挂牌。
最后,2011年6月汤德林和中信建投签订了新三板保荐协议。中信建投的进入又带来了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和大成律师事务所。这些机构的出现,让汤德林开始整治公司治理结构,做股权激励,开始准备各种上市材料。
“其实所有一切对我们来说非常复杂,还要披露很多公司信息,有的信息我们都斟酌过很久害怕暴露太多商业机密。不过想要成为一家公众公司的话这可能是必需的。”汤德林告诉记者。
新三板被汤德林认为是企业上市的第一站,先挂牌新三板,之后再登陆创业板。一些尚未达到场内上市资质的企业往往会选择这条途径。尤其是在新三板扩容之后,业内猜测,此后新三板挂牌公司上市会有更多的便利。
此后,汤德林的重要动作是进行了一轮增资。汤德林回忆道,当时公司资产只有100万左右,首先要增加到750万,先是增加了固定资产,买了机器设备;又从个人的积蓄当中拿出200万增资。2011年11月汤德林拿到了上海市创业基金会的投资。
从2011年6月与中信建投签署保荐协议到2012年9月挂牌新三板,整个流程不到一年半时间。“我原本准备用三年的时间挂牌新三板,之后再等待机会上创业板,循序渐进。不过我们一年半就上了新三板,这个比预期的要快。”汤德林告诉记者。
“看,上三板之前我们准备的材料。”汤德林指着22本每本都超过一指厚的申报材料,“当时几乎每天都要熬夜。”
汤德林挂牌新三板,一来是想用新三板作为登陆创业板的过渡期;二来,新三板也的确为新眼光扩大了知名度,由于是扩容后首批踏入新三板的企业,各路媒体和政府部门对新眼光都关注有加。
“上了新三板,客户也会放心很多,不用担心过两年你就倒闭了。同时,上新三板对于企业规范运作是非常有益的,因为挂牌要符合信息披露、财务管理、内部机制等规范。虽然不是上市,但也是公众公司了,员工团队也会为此感到自豪。”汤德林告诉记者。
2011年新眼光营业收入为1030.08万元,同比增长97%;净利润为192.98万元,同比增长73.67%。新眼光则预计2012年主营收入将达到2000万元,2013、2014年每年销售收入增长率不低于30%,近三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年增长率不低于30%。
“今年收入估计能够突破2000万元。”汤告诉记者,据新眼光预计,在2013年时,其营业额将突破3000万元,净利润将突破560万元。
会赚钱的镜头
在公司一楼的拐角处,摆放着几十个巴掌大的镜头和三台医疗器械,这是新眼光得以建立和发展的关键性产品。
汤德林熟练地摆弄着黑色圆柱形镜头和白色的光学设备,讲解道:“这些设备原本会被医院丢弃,花50万元换成数码设备,但是我们做了改造,只要8万元,这些机器就又可以用了。”
正如数码相机对胶片相机的产品替代,医疗器械上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。医疗用的眼底照相机过去是用胶片成像,而现在已经更新成了数码成像,甚至连相应的胶片都买不到了。而新机器的费用大约为每台50万元,退伍后在温州一家医院做设备修理的汤德林感到这种浪费实在巨大。
于是汤德林试图找到一种更加节省的方式,把胶片的眼底照相机直接改造成数码的,这个任务在一年后被他攻克。对机器设备的兴趣在汤德林在部队的时候就曾经展现出来,汤德林在二炮服役时就曾经用VB语言成功研制一套人员车辆管理系统,获得基地三等功。
但是汤德林又并非是个闷声琢磨技术的人,他热衷于在公众场合演讲和推广自己的产品。他既能够随口报出各类镜头的技术参数,又善于周旋于难以突破的医院客户,卖出产品。
每次帮医院装上自己的产品,汤德林就会在医院外的路边摊上大吃一顿,喝啤酒庆祝。据汤德林介绍,目前新眼光对眼底照相机的改造已经覆盖到了全国各省的医院。
“2005年之前采购的眼底相机全是胶片的,预计中国目前有1200台,全世界有10000台。以每台改造价格8万元计算,这一块的市场就是8亿元。”汤德林告诉记者。
当然,汤德林不得不面对一旦老式眼底相机被全部改造之后,新眼光的成长性从何而来。
手术显微镜录像系统成为汤德林的第二个目标。原来的手术显微镜只有手术医生一个人可见。而新眼光提供了一种手术录像设备,能够把整个手术过程录下来。中国医疗纠纷升温成了这种设备推广的助推器。新眼光目前与德国ZEISS公司合作,ZEISS每卖出一台手术显微镜就会配套采购一台新眼光的录像系统。这种设备在国外也有,但是售价要高于新眼光设备的售价。据新眼光估计,中国目前约有2万台、世界有5万台显微镜录像。
除此而外,新眼光的第三个目标是裂隙灯的数字影像系统,裂隙灯是医院成立眼科必备的检查设备,目前中国有12000台、全世界有约50000台尚未改造。以每台改造价格3万元计算,裂隙灯的市场价值为15亿元。
“这些都改完了,我们还是有业务可做。目前的检查仪器都是独立运作,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系统,把医用成像全部整合在一台电脑上,这样一个病人的所有影像资料就可以联系起来,使远程会诊达成可能。”汤德林告诉记者。
汤德林所说的眼科PACS网络传输管理系统,每台设备的价格在10000元人民币,服务器价格为20000元人民币。以每个医院采购30~50台设备,总价约为40万元人民币,每年还可以收取10%的服务费用
第一财经日报:http://www.yicai.com/news/2012/09/2101888.html
新浪网:http://tech.sina.com.cn/it/2012-09-22/01387644478.shtml
搜狐滚动:http://roll.sohu.com/20120922/n353727652.shtml
中金在线:http://sbsc.stock.cnfol.com/120922/128,1345,13282446,00.shtml